为加速推进“人才强校”发展方略,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根据学校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定位以及晋中学院“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本系师资队伍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师资队伍的状况
(一)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
我系现有教师3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3名,占总人数41%,讲师20人,占总人数51%;现有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23人,占教师总数的66%。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56%。无论从从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还是从教师的职称、学历已经双师比,较之“十二五”期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结构与水平也更加合理。
(二)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本系主动申请裁撤了与学校办学定位不一致的教育学专业,同时又积极拓展专业办学空间,获取了学校的支持,申报并获准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使本系横向上的专业方向增至3个,主动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立足于“在职培养和注重引进”两条腿走路,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在职学习以及人才引进的效能,师资队伍在数量上逐年增加,学科、学缘和职称结构得到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十三五”期间教师在职或脱产提升学历情况一览表
攻读时间 |
姓 名 |
所在学校 |
攻读学位 |
专业 |
2018年 |
赵林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博士研究生 |
心理学 |
2019年 |
刘巧梅 |
全州大学 |
博士研究生 |
教育管理 |
2020年 |
康熹 |
全州大学 |
博士研究生 |
学前教育 |
2020年 |
李雯宇 |
庆星大学 |
博士研究生 |
心理学 |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十三五”期间人才引进情况一览表
引进时间 |
姓 名 |
毕业学校 |
学历/学位 |
学科 |
职称 |
2019年 |
冯玉杰 |
石河子大学 |
研究生/博士 |
生物学 |
讲师 |
2019年 |
康熹 |
爱丁堡大学 |
研究生/硕士 |
教育学 |
助教 |
2019年 |
李雯宇 |
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生/硕士 |
心理学 |
助教 |
2019年 |
李子璇 |
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生/硕士 |
心理学 |
助教 |
2020年 |
李星 |
华中科技大学 |
研究生/博士 |
教育学 |
讲师 |
2020年 |
王全旺 |
天津大学 |
研究生/博士 |
教育学 |
教授 |
|
|
|
|
|
|
|
|
|
|
|
|
|
|
|
|
|
|
但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看,师资队伍还存在较大差距:
1.从本系师资队伍结构的分布情况来看,副教授与讲师职称占 84%以上,构成系职称结构主体,其中中级职称比例占绝大多数,高职称教师比例较低,职称结构总体水平不合理,严重影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2.从年龄结构来看,45 岁以上教师占60%以上,队伍老龄化,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师资队伍建设的空间与潜力不足。从学历结构看,博士学历教师仅占12%,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较大,师资队伍结构的起点不高。
3.教师整体的教学和学术水平不高,学科专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匮乏。
4.部分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在职专业提高和发展上的“动力”和“压力”不足,难以适应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
综上所述,至 2020 年 12 月,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师资队伍呈现出职称较低、学历较低、队伍老龄化等不合理的现状,而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整体低的局面,则构成了本系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主体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本系师资队伍的发展。
二、“十四五”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省委关于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和高校园区“破围聚能”发展要求,围绕学校“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定位思想,实施人才强系战略,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历层次和学术科研水平为中心,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重点,采取重点培养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建立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为本系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三、“十四五”期间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总量目标。
根据本系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末在校生规模稳定在 1200人左右的目标,师生比按 1:18计算,专任教师人数应发展到 66 人左右。
(二)结构目标
1.学历结构:博士学历的教师争取达到教师总数的 25%;
2.职称结构:教授职称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 20%;
3.学科结构:保证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充实新兴学科师资,加强重点学科队伍建设,逐年缓解紧缺学科师资匮乏的矛盾,努力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能够主动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和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
(三)学术梯队建设目标
根据本系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
到 2025 年,培养院级学科带头人 3—5 名,骨干教师 12名左右。力争1—2 名教师入选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系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15—20 名。实现每个二级学科有 2—3 名学科带头人,4—5名骨干教师,形成一支知能结构较优化的学术梯队。
四、实现建设目标应实施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一把手工程”,成立由系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实施、评估、督促、检查,确保规划的落实。
(二)精心计划,加强培训。
每学年制定出系师资培养工作计划,重点抓好师资队伍的在职培训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将思想工作、政策导向和物质激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引导本系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发扬科学精神、遵循学术道德的自觉性。
(四)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优化专业队伍资源配置。
重点引进高职称教师和博士以上学历专业人才来本系任教。人才引进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即根据本系学科发展的需要,人才引进向有关学科实行政策倾斜。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集中资源优先支持急需发展的学科,同时发挥这些学科的辐射作用,逐步带动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
2.高层次。人才引进主要面向较高学术水平、具有学术声望、取得过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高职称教师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优秀人才。
3.辐射性。充分利用引进人才在学术界的社会关系或学缘关系,发挥引进人才的辐射作用,通过学科建设,使引进人才所在学科成为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基地。
(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本系将继续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去省外学习和深造,包括单科进修、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等,积极选拔一批学术水平较高、乐于奉献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上来,积极营造教学、科研的良好环境,争取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培养人才队伍的机会,选送优秀教师以攻读学位、访问学者等不同形式出国留学深造。力争到 2025 年博士研究生占全系教师总数 25%。高级职称占全系教师总数的20%,达到10 名以上。
(六)加强师资培训管理,提高师资培训质量。
1.修订完善教师培训办法,在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继续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2.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间的互动与联系。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交流,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和学术理念,提高本系教师专业素质,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开放的学术理念。
3.把提高学历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在职称评定上,优先推荐有影响、高学历的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
4.实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增强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加速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对入选的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配套资助相应科研经费,并在工作和生活条件上给予政策倾斜。
(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合理设置教师岗位,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推进教师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2.探索并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师考核办法和量化指标体系,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考核结果与教师聘任、晋升、奖惩挂钩。考核中,对师德表现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教师年度考核不合格者要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2021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