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层层选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年轻的教师们,进入学校,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学校就和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血液的浸润、这是文化的熏陶、这是精神的传承。教师这个职业,宏大而伟岸,神圣而美好!此生教育将是大家坚守一生的事业,教师将是大家骄傲的身份,学校将是大家无尚的荣耀。
教师职业生涯几十年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教坛耕耘几十载,青丝变白发。有名师著作等身、荣誉无数;有桃李芬芳、幸福美满;有默默无闻、无愧于心;也有抱怨满怀、遗憾落幕。都是在相同的教育岗位上工作,参加工作时大家都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比赛结束时分出高低。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付出,有了不同的结果。天道酬勤,实至名归。青年教师从教之初,要清楚职业生涯的意义与关键。
一、师德为先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作风等方面。师德是第一教育力、第一影响力,是教师第一专业素质。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更是教师必须终身坚守的职业操守,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师德就是教育质量。课堂是师生的一个生命场,学习是师生生命的成长方式。教师不轻慢课堂、不应付学生,把课上好,就是崇高的师德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身份属性都代表着一种责任,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一份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对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对教学工作倾注热情,对学生倾注关爱,多一分情怀和担当,多一点压力和动力,多一点良知和使命。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使命,爱岗敬业、敬重职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生逢盛世,要有我们自己的抱负,要有我们自己的担当。其实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初衷。我们要不负自己芳华、不负学生信任、不负时代期待。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教书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不变的梦想;育人是最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信仰!
二、站稳讲台
教师职业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没有课堂就没有教师。要珍惜每节课,每一节课都是我们成长的阶梯。没有成功的课堂,就没有成功的教师;课堂是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智慧生成的地方。教师的每一个言行,每一堂课,就像雕刻大师的一凿、一铲,塑造学生的未来形象。教师严谨的风格、敬业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血液,融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孩子的一生。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这间教室的温度,也决定着孩子生命成长的程度,更决定着教育的品质和发展的高度。青年教师们,站上讲台的教师,就是合格的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才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名教师。我们相信,每一名年轻的教师,都是未来的名师。
让努力成为一种态度,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有幸来到学校工作。学校将是你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教育情怀的最好舞台。学校对年轻教师包容、信任、培养、重用。年轻的老师们,你们一定要知道:努力是工作的标配。今天不把握机会,努力工作,今后永远只能是个看客,只能看别人表演。你永远不知道,那些比你厉害的人,他们在你荒废时间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努力,才有后来你看到的毫不费力。所有的出口成章,都是厚积薄发;所有的从容淡定,都是世事磨砺;所有的游刃有余,都是千锤百炼。任何时候,主动权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
三、成名成家
一个孩子,父母含辛茹苦十几年养大。鲜花一样的年华,送到学校托付于我们。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信任。成就学生,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教育情怀。志不立,天下无可立之事。年轻教师要上进,别人才愿意提携你。
一所学校有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名师,也有各级各类荣誉获得者。不同年龄段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只要我们不忘初心,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认真写好每一篇论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认真教育好每一名学生。就会朝着我们的目标坚定地前进一步。
相信是一种力量,相信自己。开始我们的职业生涯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行业都有压力。只要我们勤勉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抱怨学校的不优秀、同事的不合作、学生的不努力等种种不如意。这些都是我们成功路上不得不经历的困难,否则成功是没有意义的。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学生的潜力、相信学校实力,学校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不是因有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
各位年轻的教师们,你们来到学校,一定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你们一定有心中的梦想,你们一定对未来充满想象。所以各位,学校会帮助每一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学校会给你们最好的支持,学校会坚定地站在你们的身后,在每一个角落见证你们的辉煌。在未来学校的历史上,都写着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你们永远是学校的希望,会成为学校的名师,会成为学校的骄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年轻教师们,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的境界是砥砺无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 | 史丽强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四中学原校长,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优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