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故事 | 聆听清廉声音 品味清廉文化(一百零四)
2022-08-26

树清廉之心,行清廉之事,做清廉之人,创清廉之校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对廉洁的诠释。为进一步加强清廉文化建设,特别推出清廉故事专题,以“小故事”引出“大道理”。

张难先

在民国期间,因为是乱世,所以很多人也都通过各种手段来保全自己,但是也有一些人坚持自己的本心,为国为民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这位老先生就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做出了很多让人敬佩的事情。

张难先(18741968),又名辉澧、绍良,号义痴。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以耿直、廉洁出名。他曾白日手提灯笼见蒋介石,声称“暗无天日”。

少年时期,张难先非常的不喜欢旧时代的科举制度,而是一直尝试新式的教学方法。到了1904年之后,他也是参加了多次的武装起义,让新思想在湖北的知名度大大的扩增了。也是辛亥的元老级别的人物之一。

因此,也担任了不少的职位,在老先生为官的几十年中,没有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自己谋福利,反而是一直的为老百姓争取福利。而且对于高官的谋私利的事件,也是能公开的进行反驳。

比如,就对宋美龄想报销自己和母亲的游玩费用给出了反驳,而且还在很多人面前说出了这件事情,也是让蒋介石的面子没处放。所以宋美龄也对这件事情暗记于心,就让人举报张难先贪污,还派了几个官员调查这件事情。

张难先觉得这是在怀疑自己的人品问题,就直接辞官回老家了。而且还特意贴了一张公告,说自己这么多年处理的事情也是非常的多,现在准备回老家了。如果真的有对不起大家的,可以来唾骂自己。

杭州的老百姓看见这个告示之后,在他离开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碗清水,一个镜子。都是默默的指出他是清白的。

在他回家的时候,还有一个更神奇的事情,当时,还有土匪猜测这个官员肯定积累了不少的财产。所以就截获他回家的船只。张难先遇见他们后,说自己真的没钱。土匪肯定不相信他的说辞,跟他打了个赌,说如果张难先有贪钱的话,不仅要留下自己的财产,还要把自己的人头留下。张难先乘坐的船推入河道反过来就接了一句,如果自己真的没有财产呢,土匪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清官,就跪着送他15公里。

两方就这样达成了共识,在土匪进去看了他的行李之后,发现他的行李里面就是书和一些破旧的衣服,只有她的夫人身上有20元的现金。土匪这才相信了,跟自己的手下一起将张难先乘坐的船推入河道,跪送先生离开。

这件事情被当时的一个记者知道了,就把这件事情刊登到当时的《申报》上,被很多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清官。

宋美龄看见这篇报道后,也说自己之前的做法不对,而且力荐张难先重新当官,担任湖北省财政厅长。

在当时,张难先先生也被称为是一个“怪人”,但是先生只是做了一个为官人的本分,所以才跟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也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敬佩。

周渭

周渭(922999),字得臣。昭州恭城人(今恭城县平安乡路口村人)。周渭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周渭被诸位伯父抚养长大。

北宋建隆初年,周渭只身北上,到达京师汴梁,结识户部侍郎薛居正并受到他的器重。太祖赏识他的才华,赐他同进士出身,让他担任白马县的主簿。周渭又先后任右赞善大夫、永济(山东冠县)知县、兴州(今陕西略阳)通判、棣州(今山东惠民)知州。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周渭升任广南诸州转运副使,荣归故里,与久留家乡的妻子儿女团聚。

北宋最著名的清官自然是家喻户晓的包公。然而,人们并不熟知的另外一位清官,他就是从桂北恭城走出去的瑶乡赤子,大宋开国贤臣周渭。包拯将周渭视为前辈楷模。

现存的资料看,周渭执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廉明果断,毫不留情。初任白马主簿时,上任伊始,就把贪赃枉法民愤极大的县官斩首示众。在任兴州通判时,把放纵部下为非作歹的监军就地正法,整肃了军纪,恢复了秩序,百姓安居乐业,万民称颂周渭。周渭调职时,兴州百姓牵衣顿首,拦道挽留。

任永济知县时,立即查明贪赃枉法、敲骨吸髓者,全部逮捕。其中不少人有大名府高官作后台。有人便按照官场潜规则,友情提醒周渭。对此,周渭偏偏与贪官污吏的保护伞对着干,行“替天行狩”之责,将这些罪大恶极的害虫就地正法,然后依程序上报。一时众官震怖,吏治肃然。

周渭曾调任两浙东、西路转运使,殿中监察御史,行监察百官维护纲纪之职。太宗有感于周渭以身作则、克尽职守,赐紫金袍一袭,以示嘉奖。

威平二年,新即位的宋真宗早听说了周渭执法如山的威名和节操,准备将他召回重用。但就在封官诏书到达之前,农历六月十五,周渭这位一代良臣却得了重病,与世长辞了,享年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