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故事 | 聆听清廉声音 品味清廉文化(八十一)
2022-08-02

树清廉之心,行清廉之事,做清廉之人,创清廉之校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对廉洁的诠释。为进一步加强清廉文化建设,特别推出清廉故事专题,以“小故事”引出“大道理”。

血撒热土留英名

黄骅(1911-1943),湖北阳新人,17岁参加阳新县赤卫队,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在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后,整顿部队纪律,带领部下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1943年,在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时,被叛徒暗杀,终年32岁。

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和战争时期的残酷环境,造成了黄骅的体弱多病,30多岁的黄骅看上去确实4、50岁的样子,黄黑脸膛、很瘦。按照当时的规定,他是可以吃保健饭、保健菜的,但是他不肯吃,而是选择和战士们同甘苦。黄骅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老百姓,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他也从来没有因为身体情况而接受过组织上的任何优待和照顾。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八路军过的是军事共产主义生活,菜金非常低,每人每天不到一角五分钱,在这种情况下,黄骅常对人讲:“我们还要省下一点钱粮,去救济苦难的同胞。”黄骅穿着也极为朴素,夏天穿绿军装,冬天穿黄军装,和战士们一样。

黄骅同志一生都保持着极高的党性和极其清廉的作风,即使在自己结婚的时候,也没有换过一件新衣,他还特意写信给自己的妻子顾兰青说,“我们还要省下一点钱粮,去救济苦难的同胞。要朴素,不要与别人比穿得好,要比学习好,比工作好。"

一个骨子里“务实、干净”的人

57年前,有一位22岁的青年在党旗下举起手臂……从此,庄严的理想信念成为他一生的誓言。

吉林省水利厅原厅长汪洋湖艰苦朴素,大胆创新,干出了显著成绩。他的同事回忆说,汪洋湖这一辈子活得真实,恪尽职守的“基准线”是他骨子里的自我要求。

1960年汪洋湖参加工作后,主管过党务、工青妇、公检法;抓过农林、财贸和水利,他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创新、实干、研究”是他制胜的法宝。

“他干啥务啥,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回家必读书看报整理资料。”吉林省水利厅安全处原处长马德福说。

读书让他永葆活力,他主持水保工作期间,发明了保水保土与发展坡地经济相结合的“竹节式梯田法”,还荣获吉林省科技兴农一等奖,是公认的“没有职称的水利专家”。

他没有收过礼,没有谋过私利,一生清贫。担任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时,一个书柜、两个木箱、两口水缸几乎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工作常年在外,他坚持住办公室,不住招待所和宾馆,在他的床下总有一箱方便面,还有一只跟随他十几年的小铝锅。汪洋湖爱吃鱼,但在担任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期间,为避免所管理的水库送礼,却谎称自己不吃鱼。

刘圣金是吉林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有一次夜里两点多,汪洋湖给他打电话,让马上到单位研究重大技术方案。“研究到天亮时,我说一起去吃口早餐吧,他让我去喝粥,说自己吃方便面就行,省钱。”刘圣金说。

在汪洋湖发明的“竹节式梯田法”获奖后,他下令把奖金平分,参与者人人有份,一算每人200元。马德福把200元送给他时,汪洋湖抽出100元装进信封:“过年了,给你母亲买点啥。”时至今日,马德福仍然没舍得打开,当年封面写下的祝福语笔迹仍旧让他眼眶红润。

汪洋湖还是一把“铁锁”,在原则问题上,连家人都过不了他这道关。

家人们借不上他的光,一家人周末外出,从不坐公车。与爱人两地生活。30多年,每逢节假日他都自己掏钱买票坐车。小女儿家想干个体建筑,他却说:“想都别想,碰都不能碰,正常竞标也不行!”

1998年抗洪抢险后,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他严把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关。1999年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水利厅资金使用管理进行14批次检查,均未发现违规问题。对水利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检测44628次,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干净、干事、出活”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关键词。2003年汪洋湖来到吉林省人大工作,上班第一天就提出:人大工作,应当有所为,2005年吉林省建立起立法后评价机制,2009年吉林省人大首次邀请百姓听证立法,在全国走在前列。

汪洋湖终年71岁。滴水见汪洋,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汪洋湖的人生?

吉林省水利厅计划规划财务处原副处长韩有利说:“从他在党旗下宣誓那天起,他就明白,要为党、为人民奋斗到底,这就是支撑他全部人生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