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清廉之心,行清廉之事,做清廉之人,创清廉之校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对廉洁的诠释。为进一步加强清廉文化建设,特别推出清廉故事专题,以“小故事”引出“大道理”。
方志敏
.
.
1934年11月,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率部北上。那时其妻缪敏怀有身孕,不能随军行动,根据党的指示,留在地方打游击。从那时起,方志敏就再也没有见过缪敏,但他一直牵挂着妻子。
方志敏被俘后,法官透露了一个消息:“你的夫人组织了军队。”
“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从公署方面来的,据当地驻军电告,由你的夫人统率着,大概有一两千人,起名为赴难军。”
“湖南军?”方志敏没有听清。
“赴难军,不是湖南军。”法官从衣袋里摘下自来水笔,在纸上写下“赴难军”三个字,并用笔尖点点说:“是这个。”
“啊!赴难军……这确是于你们的案子不利,特来告诉你。”
方志敏说:“我的妻子决不能带兵,她从来没有上过火线。”
“你的夫人不能带兵吗?也许他们拿你夫人的名字号召一下也难说的。”
方志敏再次肯定地说:“我决不哄你,她是一定不能带兵,同时,她的政治地位并不算高,大家不会拿她来号召。共产党是有完全领导红军的力量的。”
见谎言被戳穿,法官立即转换了话题,开始打亲情牌,问:“你是不是想见一见你的夫人?你们的爱情可好?有几个孩子?”
方志敏如实答道:“我共有5个孩子,都很小,我与我妻的感情很好,因为我们是长期同患难的人。但是我已到了这个地步,哪还能顾到妻子和孩子?我只有抛下他们。”
法官说:“那倒不必,妻子和孩子是不能而且不应该抛下的。你愿不愿写封信去找你的夫人前来?”
方志敏警惕地问:“找她来,做什么?”
“找她来,当然有益于你,表示你已倾向于我们了。”
方志敏严词拒绝:“不行,况且我也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
法官马上建议:“你如果愿意写信,地方总是可以找到的。这次不是捉了几十名你们的人吗?你可以在他们之中挑一个可靠的送信。”
方志敏考虑到,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救出一个干部,并写封密信送到苏区,报告狱中的情况。于是说:
“让我想想。”
回到牢房,方志敏说了此事,难友们纷纷反对,担心如果派人去苏区,敌人就可以造谣说方志敏等已经投降了。为了避免被敌人利用,送信之事就此作罢。
不过,方志敏确实给妻子写过一封信。
1935年6月11日,方志敏写下《给党中央的信》,信中罗列了8篇狱中文章的题目,其中就有“给我妻缪敏同志一封信”。可惜,这封信至今尚未发现。
1935年6月7日,由于叛徒告密,缪敏不幸被捕。敌人如获至宝,当天就将发高烧的缪敏押到横峰县国民党军71师师部。敌师长亲自劝降,并在横峰县城召开“示众”大会,要缪敏发表自首讲话。当群众看到缪敏拖着虚弱的身子仍坚强地挺立在台前,下身还在流血时,许多人哭了。缪敏用尽全身气力对群众说:“请大家不要忘记苏维埃,不要忘记共产党,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一定会打回来的!”
7月24日的江西《民国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横峰特讯”《方志敏之妻被擒经过》,同时配发了缪敏被俘照片。狱中的方志敏尚能看到报纸,得知妻子被捕,很是担忧。
8月6日,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李宏塔
.
.
李宏塔一家居住的宿舍,只有55平方米,没有装修,摆的都是老家具,一张80年代的木沙发,一半放衣服,一半放书——这,就是一个厅级干部的家。实际上,李宏塔曾两次负责民政厅机关分房的工作,按他的条件,完全有资格分到一套房。但每次他都想到其他干部职工的困难,从分房名单上把自己的名字划掉。
1998年,最后一次福利分房,旁人都为他着急,提醒他这可是“末班车”,可李宏塔却微微一笑,最后还是把机会让给了别人。李宏塔对自己的事随便,对百姓的事却很上心。民政救灾期间,是李宏塔最忙的时候。
1998年,李宏塔针对针对历年安徽水灾频繁的状况,率先提出在沿江地市推行救灾预案,并且一个县一个县、一个市一个市地跑,狠抓落实,正因如此,当年长江特大洪水发生时,安徽因为有备而战,能够沉着应对,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评价。
2003年7月,淮河、滁河流域发生水灾,李宏塔连续20多天奔走在灾区,了解一线情况,调配物资救援,起早摸黑,不辞劳苦。当时灾民住在简易的庵棚、帐篷里,走进去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一测温度竟然高达45℃、50℃,李宏塔立即找到当地县长反映情况,并建议党政机关腾出办公室对灾民进行二次安置。数万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摆脱了高温煎熬之苦,也避免了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李宏塔身上,诸如此类的事迹不胜枚举。
讲清廉故事
传播廉洁理念
弘扬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