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
2023-10-31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其他基层党组织开展。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理论学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要义,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以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

“两个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要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深刻阐明在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方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是以坚守秉持与彰显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为本质要求。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执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始终自觉遵循、不懈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与根本趋向;秉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始终孜求于实现人民解放与全人类解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始终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牢记与肩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持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和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是追求真理的理论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不懈“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不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全局性的基本方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科学的行动指南,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确证了,“两个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近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立足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科学判定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同时汲取“民惟邦本”“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予以转化发展,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史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知行统一观等理论成果。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关于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理论成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小康”的传统美好夙愿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愿景、将传统和合文化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深刻汲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出深远厚重的中华文化立场与文化气度,展现出深邃高远的中国智慧与中国价值。

“六个必须坚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逻辑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内在统一、相互关联、整体自洽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根本遵循。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取向。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握人民愿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尊重人民创造,尊崇人民首创精神;要集中人民智慧,激发人民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升人民创造并享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

坚持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要立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根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坚守“四个自信”,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动力。守正创新凝聚着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内在动力。坚持守正创新要立足理论守正,坚守理论发展方向,锚定理论创新的根本趋向,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做到“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要立足理论创新,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厚涵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论发展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着力点。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要增强问题意识,以科学理论观察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有效应对与科学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的问题、风险与挑战。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方法。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全局性,科学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多维度的系统格局;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前瞻性,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多维度的战略方法。

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情怀。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回应与解决全球性挑战和世界性难题;顺应人类发展之历史大势,遵循与践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而砥砺奋斗。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社科院研究基地研究员)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