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教师教育的专门化,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有时代特征的概念。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师教育体系存在诸多弊端,远不能体现专业化的特性和水平,建立教师教育新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一,就是学会课堂教学。但是,师范院校学生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教学需要,更不善于教学。问题的关键在于高师现设的教育学科课程,即师范性课程在结构系统、安排布局、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缺乏一些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整个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课程应该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我院对教育学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开设“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课程,它是介于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实习之间的一门关键性技术课程,为教学理论和实践搭建桥梁,可以提高学生实习效果,使师范生毕业后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和胜任教学工作,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的教师。同时体现教育专业发展优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
1、确立本课程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意义
“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课程,是一门链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的中介性教学行为技术训练课程,是本科师范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本课程由多门相关学科的经典理论加以提炼后系统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行为,是介于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实习之间的关键性技术课程,它具有师范性、中介性、操作性等特点。
2、课程目标的设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和提高本科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执教能力、评价能力、教学设计和一定的教学行为研究能力,制定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3、编写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多门相关学科的经典理论加以提炼后系统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行为。主要内容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言语技术(教师口语、体态语、板书技术)和教学组织技术(教学内容组织和课堂教学管理技术)等。在教学技术讲解和训练基础上,进行教学艺术鉴赏。
代课教师编写出比较完整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做出本课程的教学课件,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保证教学成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过程的研究
教学中综合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教学、同伴教学、微格教学等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并制定具体教学形式及教学实施环节。 本课程教学大纲
5、教学评价和学生考核方法
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并配合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和考核办法。
三、课程建设内容
1、编写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本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晋中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教学大纲[2007]第7号)和《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院字[2012]125号)进行编写、修订。
2、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媒介。为保证教材质量,根据《晋中学院教材管理规定》(教材管理[2009]24号),选用西南大学赵伶俐著《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作为教材。
3、教案建设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教学进度计划、学生实际等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过程进行设计,编写教学实施方案。参考《晋中学院课程教案编写格式范例》(院字[2013]193号),并根据《备课质量标准》(院字[2012]125号),编写教案。
本课程由多门相关学科的经典理论加以提炼后系统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行为。主要内容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言语技术(教师口语、体态语、板书技术)和教学组织技术(教学内容组织和课堂教学管理技术)等。在教学技术讲解和训练基础上,进行教学艺术鉴赏。代课教师编写出比较完整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做出本课程的教学课件,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课程资源建设
加强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安排、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基本资源建设,使其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开发有系统、完整和适用的基本资源。要努力建设多样性、交互性拓展资源,包括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较为成熟的素材资源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课程全程教学录像、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根据《晋中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院字[2013]193号)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建立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学生对教学和教师职业的兴趣、信心和能力,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证实本课程的实践效果。
教学中综合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教学、同伴教学、微格教学等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形式有:
①教学科学理论知识学习与教学技术行为训练结合,以训练为重心。
②教学技术规程和要领的讲解与示范结合,以示范为重心:优秀教师教学示范、教师本身教学示范、学生教学示范、教学录像片观摩等。
③见习与练习结合,以练习为重。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结合,课内初步练习、教师指导下练习,课外充分练习、学生互相指导下练习。
④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结合,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
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①讲解教学行为技术与艺术构成的基本原理;
②教学行为技术分解及技术训练;
③学生微型教学;
④分析和点评学生微型教学。
6、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1)平时随堂训练考核:对学生课堂训练,教师点评记录,充分反映学生教学技术训练过程及成绩。(30%)
(2)期末综合考核:开卷考试,考核基本原理及各项技术规程掌握与理解情况,并有教学设计及评价实作。(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