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故事 | 聆听清廉声音 品味清廉文化(八)
2022-05-21

树清廉之心,行清廉之事,做清廉之人,创清廉之校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对廉洁的诠释。为进一步加强清廉文化建设,特别推出清廉故事专题,以“小故事”引出“大道理”。

李慰农:清廉朴素 深受拥护

.

.

李慰农是青岛党组织第二任负责人,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底,响应党的召唤,踏上归国的征程。1925年2月,李慰农按照党中央的安排到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山东地执委)工作。4月,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爆发后邓恩铭不幸被捕,李慰农临危受命,以中共青岛地委书记身份赶赴青岛,接替邓恩铭领导青岛党的工作和工人罢工斗争。

到青岛后,他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组织和领导日商纱厂工人同盟罢工斗争。他每天都要工作20小时以上,很少有休息时间。党组织每月给他14元生活费,他不舍得在吃穿上多花一分钱,大部分用于党的活动或救济有困难的同志和工友。他是安徽巢县人,喜欢吃大米,但为了节省每天吃饼子和咸菜。到青岛的两个月,天气逐渐热起来,但他穿的还是来时的一身西服,钱都花在他认为更重要的地方,以致于没钱买单衣。他派出党团员和工运骨干广泛募捐,募捐的钱粮全部用于救济困难工人家庭。李慰农不曾多吃一口,多占一分。

7月26日,青岛反动当局进行全城大搜捕,李慰农本可以躲避,但想到住处还有党的机密文件,他毅然返回,不幸被捕。面对凶残的敌人,他坚定从容,大义凛然,任凭敌人种种酷刑,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1925年7月29日,李慰农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团岛,年仅30岁,是在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

李慰农求学海外,阔别五载,怎不思念家乡亲人?然而李慰农两次路过家乡,过其门而不入。在他的心中,党的工作、人民利益高于自己的小家。他清廉朴素,关心群众疾苦,深受工人拥护,是新时代的我们学习的楷模。

徐子兴:倾囊相助为革命

.

.

徐子兴,青岛即墨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邮电局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在邮电局任职的他,每月收入80块银元,在当时可算得上是高薪,但他在个人生活上却精打细算,非常俭朴。当年和徐子兴一起工作过的陈少敏同志曾回忆说:“子兴月薪只有80余元,大部分都交给党组织做了活动经费,同志们也吃他的、花他的。而他自己家却要夏天典当棉衣,冬天典当单衣,孩子们吃的穿的都很差,生活很艰苦。”

徐子兴每时每刻都在忘我地为党工作,把满腔热血和一颗赤诚的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事业。他除了交5块银元的党费外,所剩的大部分收入都交给了党做活动经费。徐子兴的家(甘肃路33号)是市委重要活动机关,被同志们亲切的称为“市委之家”。市委在他家开会、联络,中央和省委派来的许多同志因工作常在这里吃、住,有时还需资助路费和衣物等,为了革命同志、为了党的事业,他慷慨解囊、毫不计较。

过春节时,妻子对他说:“子兴,平日孩子们穿的像叫花子,快过节了,是不是给他们扯上一件新褂子?”徐子兴劝道:“我看凑付着穿吧,还是省下点钱来办大事。”

1929年,徐子兴受党组织派遣打入敌人内部,协助组织成功铲除了叛徒王复元。1931年,徐子兴不幸被捕,敌人威逼利诱,徐子兴始终坚贞不屈。妻子抱着刚满两岁的女儿前去探望,这对患难与共、恩爱有加的夫妻,并没有倾诉衷肠,妻子双目含泪深情而不舍地说:“子兴,放心吧,家中有我,你未尽事业也有我。”他对妻子坚定地说:“请你转告市委,我徐子兴活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8月19日,徐子兴在济南英勇就义,年仅32岁。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青岛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讲清廉故事

传播廉洁理念

弘扬清风正气